提起胡辣汤,很多人的脑海中立刻想到的是逍遥镇,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周口市,不知道西华县,但逍遥镇胡辣汤这种民间风味小吃却在中原乃至神州大地久享盛名。
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产自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,是“中华名小吃”“河南十大名吃”。高群生师傅是逍遥镇高记胡辣汤第十八代传人,自幼随父学习传统胡辣汤熬制技术。经他配制的胡辣汤香辣宜人,味美可口。
今年1月,逍遥镇高群生胡辣汤入驻七贤民俗村。日前,本报记者来到七贤民俗村采访了高群生师傅,他向记者讲述了逍遥镇胡辣汤百年历史变迁的故事。
1月9日,记者来到七贤民俗村小吃街,小吃街古朴的民俗建筑风格,清新的乡土气息使记者产生了几许迷醉的感觉。恍然中,记者来到了一家逍遥镇胡辣汤店铺,胡辣汤从锅中散发出的香味早已使记者垂涎欲滴,记者早已管不住肚里的馋虫,吩咐店家盛上一碗。
逍遥镇胡辣汤店铺的店主高群生师傅热情地为记者盛了一碗,端上来的胡辣汤呈咖啡色,比记者在别家喝的胡辣汤颜色浅很多,据高师傅介绍,颜色深是因为一些店铺的胡辣汤加了糖色或是酱油的缘故。香油的油花飘在汤面上,一股酸辣醇香扑鼻而来。初入口中,并没有记者想象的那么辣,也许吃惯了放辣椒的胡辣汤,总觉得入口不怎么够味。
盛名之下,记者仔细品尝,的确品出与别处不同的味道:一种细腻与醇厚慢慢浸染着你,一种暖意油然而生,胡椒的辣味微微从舌尖泛起,身上的毛孔舒展开来。待到碗中汤已见底,记者已感到全身暖和,精神也为之一振。
“说起逍遥镇胡辣汤,就不得不说逍遥镇。”高师傅说起了他的家乡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。逍遥镇为中州名镇,历史悠久,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,初名“小陶”,因沙、颍河傍镇而过,又名“合流镇”。宋末在此设清水县,明清之际,此地成为连接沙河上下游的重要商埠,与漯河、周口、界首并称沙河“四大码头”,在此做官的王知县有感于当地舟辑云集,商业繁荣等景象,曾写诗盛赞。其中有“天时地利遂人愿,任职四载乐逍遥”之句,故逍遥镇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。
“正是因为当年逍遥镇的繁华,才使更多人知道了逍遥镇胡辣汤。”高师傅说。
据高师傅介绍,胡辣汤的来源可追溯到北宋末年。当时宫中御膳厨师,以少林寺“醒酒汤”和武当山“消食茶”二方为基础,做出了一种色、香、味俱佳的汤,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,又去掉了汤之辣味,且能醒酒提神、开胃健脾。后来,此汤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胡辣汤。
“其实关于胡辣汤的来历,传说很多,还有一种传说,跟明朝的严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。”高师傅说。传说大明朝嘉靖皇帝年间,皇上忙于修道,欲图长生不老,内阁大学士严嵩为取悦皇上,便派人四处搜寻秘方,不经意间在一个世外道士的手中求得一方,据道士讲,此方可以延年益寿,严嵩遂献此方,御膳房照此方熬制成汤,嘉靖皇帝服用后,口爽气顺,精神焕发,甚觉此汤精妙,于是龙颜大悦,遂赐名:“御汤”,又因在此汤中,御膳房特意加入了人参等名贵补品,又名“金汤”,真可谓“宫廷玉液汤”,那是只有皇族才有的口福。至明末,清兵入关,御厨赵杞携带此秘方逃至中原名镇逍遥镇,不忍此汤失传,遂传于当地居民,自此之后当地人代代相传,视如瑰宝,又经多方改良,成为了当地老百姓餐桌上的珍品,因此汤香辣开胃,后慢慢被当地老百姓称为“胡辣汤”。
“现在的胡辣汤,并不是指汤中放了胡椒与辣椒,正宗的胡辣汤中只用胡椒不用辣椒,胡辣汤的意思,就是‘胡乱辣’,各种辣味加在一起的那种辣,其他的解释,不是附会就是望文生义。”高师傅说。
胡辣汤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不张扬,不恣肆,在不知不觉间敲中你的味蕾。它代表的其实是中国最顶级的烹饪理念:在五味杂陈中,尽调和之能事,物尽其用,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。五味调和、质味适中,是为和。
如今入驻七贤民俗村,高师傅想把逍遥镇胡辣汤提升一个档次,“一提到胡辣汤,很多人都觉得它是一种上不了台面的东西,这与胡辣汤地摊式的买卖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,现在胡辣汤入驻民俗村,就是希望大家能把它当成一种地方特色小吃传承下去。”高师傅说。
(来源:中国食品科技网)